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也是我國即食肉制品中檢出率和風險評估等級最高的致病菌之一。此菌可引起李斯特菌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此外,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具有耐低溫特點,給食品的貯藏和冷鏈運輸帶來困難,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因此,靈敏、準確、快速的檢測方法對保障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該研究突破傳統基于磁性Fe3O4粒子的免疫磁分離前處理方法,利用磁性MOF材料通過直接吸附適配體構建捕獲探針,對樣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進行磁分離和富集;利用Antibody-Biotin-SA-FITC構建信號探針,檢測時間縮短至70 min,檢測限低至0.88 CFU/mL,且無需前富集培養,解決了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時間長、靈敏度低等難題。同時,利用適配體和抗體的雙重特異性識別方式進一步確保了本檢測方法的準確性。相關科研成果發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IF:7.46/Q1 Top)雜志,題為“Dual recognition and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food by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based on Fe3O4@ZIF-8-aptamer”,重點實驗室杜娟博士為本文第一作者。
研究結果表明: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在1.4×101~1.4×107 CFU/mL的濃度范圍內,檢測熒光強度與菌濃度之間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檢測限為0.88 CFU/mL,批內試驗的變異系數(CV)小于2%。對豬肉和牛奶人工污染樣品檢測,該方法的回收率在88.0%到103.8%之間,變異系數小于12.8%。以上結果表明,所構建的檢測方法具有較高靈敏度和重復性,在食品中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成果受河南省重大公益專項“肉類安全危害物快速檢測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201300110100)資助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2.131654.
4月15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掛出“中糧旗下中國食品擬1元底價拍賣中糧君頂酒莊55%股權”的消息,引起行業一片嘩然。1元拍賣的背后實則附有昂貴的“條件”,中標者需承擔君頂酒莊所欠中糧3.92億元的債務,而其實際對外欠賬總額高達5億多元。
京華時報訊(記者常鑫),前天,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節目播出一組有關草莓的報道,稱該欄目組記者隨機在北京購買的8份草莓均檢測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兩種農藥。
曾在麥當勞中國餐廳服役近24年的奶昔昨日正式謝幕。雖然麥當勞中國方面稱此舉屬正常產品調整,不過在業內看來,銷量的不斷下滑或才是此次奶昔下架的真正原因。